女医明妃传小说【视频】莫扎特在鼎石|欢乐、光明和永恒的荣耀,谁说世间不曾存在过音乐的阿波罗神?-北京市鼎石学校

【视频】莫扎特在鼎石|欢乐、光明和永恒的荣耀,谁说世间不曾存在过音乐的阿波罗神?-北京市鼎石学校

莫扎特是人类的一个惊叹号。二百多年前他像神迹一样来到这个世界,又匆匆而去。
天才就是天才自身的奖赏,莫扎特的存在,就好像暮霭中隐约可见的雅典圣殿,他的艺术本身就是人类理解自己、歌颂宇宙万物的宏大史诗。他那么敏感、热情,其创作的欲望如此强烈,终其一生为艺术的独立和自由而战,用尽每一个音符向光明致意。

在这个属于莫扎特和他永恒的音乐之夜里,在三位音乐家的琴弦之中,我们再一次被一种无法言传的纯粹的美所震撼。这让我想起了诗人纪伯伦的那句话:“美,就是你见到它,甘愿为之献身雪鸮战机,甘愿不向它索取”。我知道,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使那些澄澈明亮的旋律所点燃的光芒黯淡下来。
我想,那些在人类历史上如灵光乍现的艺术家都是“非吾所知”的。凭借这种“非吾所知”的力量,艺术家们才得以创造出深邃、广大的杰作。随着你了解地越深入,聆听地越长久,你便会懂得,伟大的艺术,是难以诠释甚至是表达的,你只能无限地趋近,并怀着深深的谦卑与爱慕之心。这一场音乐会虽然已经成为我们永远的回忆,但是,某种新的生命正在悄悄诞生。
当你的心被一道光照耀过,你已被永远地改变…...
刘媛
市场与传播总监
北京市鼎石学校
1787年莫扎特为歌剧《唐璜》谱曲。演出的前一天晚上,夫人提醒他说:“沃尔夫冈,就要演出了,你现在还没写序曲呢!”莫扎特说,好,那就写。3个小时,序曲写就,而且未经排练便大受欢迎维纳斯之爱。
“天才”,除了这个词,我们还能怎么形容莫扎特呢?
天才论让后人追逐他的故事,关于他的专著和传记已经超过 12000 多部,人们按照自己善意的理解去编写莫扎特的历史,却也让他的面目因此而变的模糊。
音乐神童的名誉对他来说是诅咒还是祝福?他澄明、温暖的音乐是含着眼泪的快乐,还是向死而生的挣扎?他的成功仅仅是因为一份惊世之才?……

两位可爱的小主持人苗焕和韩佳彤

看!当晚就是他们为我们带来了美妙的莫扎特之夜
初夏,我爱艺术家系列第三场《莫扎特之夜:走近“用音乐改变世界”的男孩》带来了答案。鼎石市场及传播总监刘媛、小提琴演奏家陈曦、钢琴家金文彬,以及特邀演嘉宾长笛演奏家张毕乐和两位鼎石学生梁馨文和郭子荷一起,用故事和音乐向我们铺展开这位天才的奇彩人生画卷……

莫扎特的音乐首先是澄明、快乐的。
音乐会开始前绥阳门户网,这些小小的体验让孩子们
走近“快乐的”莫扎特。

印象
莫扎特

3年级学生梁馨文演奏快板 K1 小步舞曲 两首 K2、3

8年级学生郭子荷演奏D大调钢琴奏鸣曲 K576 第一乐章
刘媛:提到古典音乐大师莫扎特,相信大家的心里会浮现出各种各样的概念。比如说,他是西方音乐史中第一位公认的神童;第一位用德语创作歌剧的作曲家;以及第一位试图独立的自由职业艺术家剪发吧。我想问问两位演奏家,莫扎特在你们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陈曦:莫扎特在我心目中是一位非常充满灵性的天才。他的音乐好像从天上流淌下来的一样。
金文彬:在我看来,他也是一位充满童趣的作曲家,是少数让我们这些音乐家能够脸上带着微笑完成排练的天才,因为排练其他作曲家的作品,我们可能会有不同意见,甚至会有争执,但莫扎特的音乐从来不会让我们这样。

刘媛:谈到莫扎特,我的感觉是荒野厨神,莫扎特好像是个一直没有长大的孩子。同时代的人评价他说:“在艺术上他很早就是一个成年人安良城红,但在其他所有方面他却始终是一个小孩。”他特别爱恶作剧,特别喜爱骑马、打台球,平常也喜欢讲一些粗俗的笑话。除了这些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自傲,对自己的天才非常有自信。两位老师有没有听说过关于莫扎特骄傲的例子?
陈曦:大家都知道宗教在莫扎特的时代是非常重要的,而莫扎特可以骄傲到炒掉了主教。那时候所有的音乐家,包括海顿、巴赫、亨顿这样的大师都要为教会服务,而莫扎特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拒绝为主教服务的音乐家,成为第一个自由职业音乐家。从这个意义来讲,他是非常骄傲的。
金文彬:莫扎特一共写了600多部作品,好多是在他非常年轻、甚至还是小孩的时候就写出来的。另外,他的演奏能力也很强,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演奏家之一。这几个冠冕全部戴在他的头上,所以他完全有资本感到极其骄傲。

刘媛:的确是这样的,莫扎特对自己的才华深信不疑。我觉得他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特点,就是有一种大天真。听他的音乐,你会觉得很纯净,没有杂质。你们演奏莫扎特的音乐时,会感受到他这样纯粹天真的性情吗?
金文彬:练习他的作品时,我们能感受到他的童趣,所以我之前说,我们能够互相笑着完成排练。莫扎特的作品处处藏着他性格里的孩子一样的“抖机灵”——他可以完全按照主教的要求或者是当时的标准去创作,他也可以在那个框架里“皮一下”,这样的例子有好多。
陈曦:大家能从他的音乐当中听到,非常美妙的旋律中,他经常会加入一些很花哨的装饰,这在当时是非常少见的。这些小技巧体现了他性格里的小恶作剧。我说过,他是很有灵性的,也就是具有极强的不可预期性,对于这样的天才,你永远猜不到他的下一步。

小朋友们踊跃举手回答现场提问



音乐顽童
不朽的大师


刘媛:刚才我们谈到了天才这个概念。其实很多人都把天才和才气混为一谈,有人会说你是天才,也有人会说你很有才气,实际上天才和才气真的是不同的概念。在我看来,才气就是几口“气”而已,天才是一个世界,一种独一无二的材料。歌德说过,天才是一种创造力,一种源源不断涌现的创造力。
提到莫扎特,可能没有任何人比他在天才这个称谓上更加名副其实了。他真的是天才中的天才。他3岁弹琴,5岁作曲,7岁为女皇演奏,11岁创作歌剧,而且他写遍了不同的音乐体裁。
陈曦:是的,莫扎特涉猎的音乐体裁非常多,比如歌剧、钢琴协奏曲、合唱曲、交响曲、嬉游曲、小夜曲等等。
金文彬:他不但把每一样作品都写到极致,还可以自己演奏,估计他是当时少有的能把自己的作品完美并且完整演绎出来的作曲家之一。这一点真的很厉害,确实是大天才有家川菜。

刘媛:对于很多天才而言,作出一部或几部杰作还是有可能的,但是莫扎特几乎是一生都保持极高产量和极高水准的创作。我想问问两位音乐家,莫扎特的成功仅仅是因为这一份惊世之才吗?
陈曦:肯定需要背后无数次的练习。他甚至在欧洲巡演的旅途中,在马车上练习。当然他的父亲也是一位音乐家,一直逼他很努力地去练习。莫扎特的父亲在小提琴方面也是很有建树的,小提琴的第一本应用技巧练习理论的书就是他的父亲列奥波尔得·莫扎特写的。应该说莫扎特属于“音二代”。
金文彬:他即便有天赋但不好好利用,不好好学习,不从各位前辈作曲家,包括海顿、巴赫身上吸收知识,想要写出绚丽的作品也是不可能的。实际上他在努力练琴的同时也不停地创作、实验,他的成功绝对是天赋加努力的结果。

刘媛:有人说莫扎特是音乐天才,他创作乐章不费吹灰之力,水到渠成。其实他对这样的说法是反驳过的。莫扎特曾经在信中说:“不要以为我的创作过程那么容易,在创作每部作品的时候,我付出的精力都是常人不能想象的,哪个大师的作品我没有反复研究过呢?”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如果你想在一个领域成功,你就要不断地付出时间和精力,才有可能登上顶峰。我相信两位音乐家也是在反复大量的演奏和练习之后,才会有今天这样的建树和成就。

天才中的
艺术家中的
天才
艺术家


莫扎特的音乐是艺术的艺术
贝多芬的音乐是人生的艺术
——豐子恺
学生们请记住,
莫扎特就是我们的太阳!
——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
莫扎特是俄耳浦斯的快乐、和平、祥瑞、明亮的一面。以“伟大”来颂赞莫扎特,好像是打扰他了。
——木心
莫扎特之后,怕是再也没有人会作曲、死亡或者得到安息了!汪玲露
——K. F. Zelter
刘媛:今晚活动刚开始的时候,陈曦老师曾经说,莫扎特是第一位自由职业音乐家,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给大家普及一下音乐史上的小知识——什么是工匠艺术家和自由职业艺术家。莫扎特所处的18世纪是工匠艺术盛行的时代。所谓工匠艺术家就是为宫廷服务,被宫廷雇佣,身份也是大主教的家仆这样的艺术家。在这种情况下,工匠艺术家是为委托人,女医明妃传小说比如宫廷的贵族而服务的。他们的创作和想象往往受制于委托人,也就是受制于当时宫廷贵族对艺术、对音乐的标准和审美。
而莫扎特的一生都是为了个人的自由,为了艺术家的自由而奋战的。所以刚才陈曦老师也特别动情地说,莫扎特真的很棒,他是音乐史上,第一位勇敢地坚决要求艺术创作自主权的作曲家。这也是艺术创作从由他人控制转变到自我控制的过程,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进步。
陈曦:这也说明莫扎特很有胆量,因为这样的话,他的生活来源是没有保障的。这就逼着他要拼命地写,写出非常多的作品去换取稿费和酬劳怦组词。所以他病入膏肓的时候还是坚持要把《安魂曲》写完。
金文彬:难得的是,这种情况下莫扎特的作品还能够保持那么高的水准。在要靠着稿费吃饭的情况下,他竟然还能写出不同流派、适用不同乐器和不同体裁的经典作品。其实,这同样是他天才的一面。

刘媛:我清楚记得当今世界最杰出的古典派钢琴家布伦德尔评价莫扎特的名言:“Mozart is too easy for children and too hard for artists”。就是说莫扎特对于孩童来讲很容易,但是对于艺术家、音乐家来讲却很难。前苏联钢琴家里赫特拥有20世纪最杰出的钢琴技巧,就是这样一个大师却反复申言莫扎特的音乐是最难演奏的。他弹别人的作品上来就弹,而弹莫扎特,举手、放下,再举手、再放下,要3、4次之后,才能开始弹。我想问问两位音乐家,对你们来说,莫扎特很难吗?
陈曦:莫扎特的音乐音符简单,但是形式非常难,就好像我们中国的一句古语——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从钢琴演奏来讲,莫扎特音乐的和声比较简单,从小提琴演奏来讲,它的指法都很简单,但是想要演奏到极致,好像来自于上天的音乐是非常困难的。它不像柴可夫斯基的音乐那样,虽然非常复杂,但是它能够推动你,帮你接近人,而莫扎特不是要你接近人,是要你接近神!
金文彬:理解莫扎特的音乐就像读童话故事一样。比如龟兔赛跑,后面的哲理成年人都知道,但是小朋友不会想的那么复杂。他们看到的就是乌龟很努力,跑过了兔子。大人呢,会领悟说,这个故事其实是启发人们在生活当中要努力。莫扎特的音乐像童话故事一样,刚才演奏的两个小朋友就把它处理的很简单,他们看到什么音就弹出什么音来,很自然的,莫扎特的风格就出来了。但是过了10年,他们到我们这样的年纪和水平之后,可能就会想法非常非常多,就不会像现在这么简单地去理解这个“音乐童话”了。


莫扎特
的音乐精神
高贵的单纯
静穆的伟大


张毕乐、金文彬演奏长笛协奏曲 K314 行板
刘媛:我们都知道风格是作曲家思想个性在创作中的体现,一部音乐作品是作曲家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心理因素的投影,他汇聚着作曲家性格内涵的印记、人生态度及亲身经历、所处环境以及信念等等。一般来说,我们只要听上几句,就可以感觉出这是“莫扎特的音乐”,说明莫扎特的音乐风格特征已经深深印在我们心中。我想问问两位音乐家,你们觉得他的音乐精神是什么?
金文彬:其实刚才我们已经触碰到他的音乐精神的一些重要的方面了。纯真、单纯、简单的音乐,然后用这样的音乐讲出最深刻的道理来,这就是他的音乐精神。另外,我们可以从他选择的歌剧剧本,比如《费加罗的婚礼》看出来,他比较向往自由的身份,所以我觉得自由也是他的音乐精神之一。
陈曦:我认为莫扎特的音乐精神是简单纸玄网。他的音乐表达方式很简单,要反映的东西也不复杂蒋朗朗,但其中包含的内容包罗万象。



刘媛:我想,陈曦老师所指的简单是一种经历过复杂的简单。亨利·朗曾以美学的视角评述莫扎特:“每一种情境、每一位个人对他而言都是音乐,他的全部构想都纯粹是审美的,而音乐是他的语言。无疑,莫扎特的艺术之魂是永恒的存在。主观的自我从来不是他的主题。他从不利用音乐来解释自我、解释自己的处境、自己的情绪。莫扎特的生活是服务于艺术的,而不是艺术服务于他的生活李蔚语。
在谈到莫扎特的《唐璜》时,圣桑说:“时不时地,在希腊人的神圣土地上,我们发现了一块碎片,一段残臂,一截躯干的残骸,被时间的蹂躏所擦伤和损坏,它只是雕塑家的凿子曾经创造的神衹所留下的影子;但莫名其妙的是,魅力依然在那里,不管怎样,崇高的风格总是闪闪发光。”
他觉得这种精神就是莫扎特的音乐精神。莫扎特非常严格地遵守古典主义的内在灵魂,它光明、平衡、有秩序,永远带给人高贵、优雅和舒适的感受。莫扎特的天才之处正是在这些不同的因素、元素当中找到了精妙的平衡感和秩序感。

莫扎特
哀伤吗?


金文彬演奏钢琴奏鸣曲 K333 第二和第三乐章
刘媛:下一个话题是我们今天要重点讨论的——莫扎特的音乐到底哀不哀伤?好像一提到莫扎特的音乐,它就是最愉快、最光明的音乐的象征。这其中部分的原因可能是从19世纪以来,莫扎特就一直被人们塑造成一个像丘比特一样的神童形象,永远天真、永远欢乐,他永远不知道人间的烦恼,才会创造出具有神信的音乐。
但是他的音乐真的都只是一派光明吗?就我们所知道的一些莫扎特作品,比如说他的十八首钢琴奏鸣曲里的两首小调奏鸣曲K310、K475冷宫凰后,还有他的钢琴协奏曲中的第九、第二十、第二十三、第二十四钢琴协奏曲,都是由小调写成或者包含着小调乐章。我个人喜欢的小提琴和中提琴协奏曲K364的C小调第二乐章慢板,还有他在晚期极其困惑的时候写成的钢琴独奏曲K511和K540。当然,还有两首G小调的伟大悲怆性杰作弦乐五重奏K516以及第四十交响曲K550.
为什么大家在他已经创作了这么多有质量又深刻的小调作品之后,仍然认为莫扎特的音乐不哀伤呢?

陈曦:我个人认为,小调或大调本身并不意味哀伤与否,因为大调蕴育在小调当中,小调蕴育在大调当中,当然小调的整体色调会稍暗一些。莫扎特哀不哀伤卢芹斋?我相信他的哀伤可能会比别人的更加深切九九消寒图,因为他人生起步太高,作的曲子也太美好,他一旦品尝到痛苦就比常人更加痛苦,但是他会用音乐来进行完善。我觉得他把苦用在了很多作品中的一些小小的细节里。但是因为他对生活的美好憧憬,马上又会把你带回到非常快乐的旋律当中。所以我觉得他是有哀伤的,但他会极力地用音乐去掩盖、逃避他的哀伤。
金文彬:我觉得这样讲很全面,但我还想再加一点。前面我说过,莫扎特小时候的作品有抖机灵或是皮一下,随着年龄长大,他开玩笑的方式可能就会变成了我们刚才演奏中的小调——有些部分一直特别明亮,特别祥和,像太阳一样,但突然会让你感觉到有一点点云彩把太阳遮了一下,让人有些不安,不过云彩马上飞走,太阳又会重现,让我们更加珍惜重新看见的太阳。我想莫扎特就是用这种天才的手法,把哀伤融到音乐里面去,哀伤的地方特别哀伤,快乐的地方就特别快乐。

刘媛:我特别同意两位刚才所说的,莫扎特确实是大小调转换的大师。当你聆听他的音乐时,你会听到大小调之间的切换和相互融合,所以有人这样形容说,莫扎特的音乐中没有不含光明的黑暗,或是不含泪水的欢笑。
这也让我想到西方音乐史上提到莫扎特的音乐性格的时候用到一个词“ambiguity”。Ambiguity就是不确定性,也就是说没有办法去定义莫扎特复杂的状态——光明和黑暗可能真的是共存的,欢笑和泪水也同时能够在他音乐中体会到。但是我觉得在他的心中,在他的个性里,包括在他创作音乐的时候,他对美和光明的渴望和向往还是非常的强烈刘会远,所以在他的音乐里,你总是能够获得力量、鼓舞和安慰。


曾是惊鸿照影来
天才永不再返

刘媛: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拉回到1791年,莫扎特生前的最后一年。因为在他的生命晚期,莫扎特虽然一直坚信自己的天才,并且在孜孜不倦的创作,但是这时他也深深地意识到,自己在不断地失去观众的共鸣,甚至失去了朋友。他在1791年前三个月的作品除了第27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几乎所有大作品都是缺失的。在1791年,他为宫廷奉献了一整套前所未见的精彩舞曲,这也是一个伟大音乐流派的开始。
据他的传记作者说,莫扎特在一张舞曲的费用收据上面写道:“对这些作品来说太多,对我能写的来说太少。”对于这样的天才,难道当时欧洲宫廷仅仅需要这个杰出的作曲家去创作这些作品吗?最让人难过的是,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他的人生再次出现转机,他得到了当时非常重要的一座教堂的音乐总监的职位,也有很多的委托人让他创作音乐,但是他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
他自己也在书信里写到:当我真的可以有一天不再为生计奔波,不再为钱财发愁的时候,可以跟随我的心去自由创作的时候,我却要永别我的音乐、永别我的家庭、永别我的艺术了。

刘媛:一切伟大、高贵的事物,其本质已经决定了它们只能孤独地存在于这样一个世界。所以,阿里奥斯图的比喻恰如其分:“大自然塑造了他,然后把模子打碎了。”海顿在莫扎特逝世的时候说,100年后你再也看不到莫扎特这样的天才。时间过去200年了,我们再也没有看到像莫扎特这样的天才。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莫扎特是人生赢家,他创作了这么多美好的作品,为人类留下了这么多精神财富,他为我们播撒欢乐的时候,也让我们对人世充满了悲悯,让我们感怀现世的否定和痛苦的时候,也不断启发我们去追寻光明之美;但就是这样一个艺术家,一生都处于失意和痛苦地追寻艺术自主的历程中,他一生渴望被爱,把全部才华用在终生热爱的事业上。最后却被草草下葬,不知所终。这个世界又为莫扎特做了些什么呢?

最后,我们请陈曦和金文彬老师带来莫扎特的《为小提琴与管弦乐团所创作的E大调柔板,KV261》,以此再次缅怀这位早逝的天才和人类永远的音乐神童。

金文彬、陈曦演奏为小提琴与管弦乐团所创作的E大调柔板,KV261

其实,对于音乐家和音乐而言,最重要的,永远都不在这些故事里,这些故事、背景或者我们的评论都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去接近、去理解、去聆听音乐。而理解音乐,其最基本的含义就是当你聆听的时候能够获得享受,获得身心的愉悦和感动。
陈曦老师在之前的音乐沙龙里讲到,作为老师,非常重要的一种责任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审美,对音乐的审美,对艺术的审美,对什么是美,什么是好,什么是真的审美。我们衷心地希望我们的孩子通过这一系列音乐会、讲座、沙龙,在艺术家们的引领下,获得第一手的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

什么是审美体验?其实任何事物,包括任何你真心爱着的人或事,如果你只是因为它本身而喜欢或珍爱,这种体验就是审美的体验。审美性或艺术性是一种终极的、内在的价值,这种价值始于自身,止于自身。而艺术,就是存在于艺术体验之中。体验是艺术存在的最重要的源泉。
我们生活在一个实实在在的审美体验的海洋,当你不断地将自己浸入在许许多多的体验之中,无论是音乐的,绘画的,还是文学的,你的审美趣味就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精微,越来越细腻。而最后我们能够获得什么呢?就是自由,审美上的自由,智识上的自由,心灵的自由。
欢乐、自由——这正是莫扎特的音乐精神。如果你还未体验过这样的感受,我们邀请你从这一刻起张开耳朵,打开心灵——莫扎特说,他的音乐不是为某些耳朵而做,而是为所有的耳朵而做;为了艺术和心灵的快乐和自由,我们也邀约大家与我们一起,继续行走在这条追求美与幸福的道路上......

本场音乐会募集款项全部捐助于慈善机构
欲知我爱艺术家系列的由来
请点击以下链接阅读
活动预告|这一夜,让我们做一场肖邦般的梦……